森罗股份搭建低氧考古实验室,以科技助力武王墩墓发掘

2024-04-21 10:53   来源: 互联网

      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安徽淮南发布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陵墓制度,以及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性的考古资料。墓中的文物种类繁多,包括青铜器、漆木器、乐器、木俑等,每一件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艺术价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出土文物保护不可小觑,考古悲剧敲响警钟  

      武王墩墓的新发现固然让人兴奋,但如何实现对挖掘文物的完整性保护,始终是悬在工作人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出土文物保护工作并非易事,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氧含量骤增的空气、波动的温湿度、变化的光照,以及繁衍迅速的有害生物等,都是出土文物的“天敌”。对于深埋地下的文物,一旦“重见天日”,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会产生极强的不适应。若处理不当,很容易发生腐蚀,甚至碳化,造成不可逆的毁损。因此,文物的出土,不仅应考虑如何挖掘,更应重视如何保护。

      在中国考古历史上,就曾出现过因为保护不当,而造成出土文物受损的悲剧,比如万历皇帝的定陵发掘。尽管工作人员做出了很多保护措施,但受当时技术水平及考古配套设备设施等的制约,让墓葬中已存在数百年的字画、书籍、丝织品等国宝级文物,在接触空气后化为灰烬。挖掘的本意是发现文物研究历史,而结果却变成破坏文物,让很多珍贵历史信息从此彻底消失,带来了无可估量的损失。

      另外,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发掘也不顺遂,充满遗憾。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就在于兵马俑在出土后,表面颜料脱落,直接“变色”了。大多数人见到的都是灰黑色的兵马俑,但其实秦俑是有颜色的。受到当时技术水平、装备设置的影响,兵马俑被发掘出来后短短几分钟内,俑上的彩绘就迅速被氧化侵蚀,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灰头土脸”。现在,唯有通过考古队拍下的画面,才让我们重新见识到秦俑原本的样貌。


      低氧考古实验室搭建,助力武王墩墓发掘  

      因文物出土保护不当,造成的悲剧,深远地影响了中国考古的发展。不过,武王墩墓的新发现文物,却得到了妥善保护。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核心秘密便在于森罗股份为武王墩墓搭建了低氧考古实验室。低氧考古实验室可被称作出土文物的“安全屋”,可对湿度进行精准调控,还能在常氧与低氧模式切换,实现对文物原始埋藏环境的模拟,为出土文物提供即时保护,满足饱水漆木器、椁室盖板等木质文物脱水定型需求,避免文物因出土后环境突变而受损。同时,低氧考古实验室还可实现对出土文物应急、快速、零化学消毒处理,兼具杀虫防霉功能。

 

      除了是“安全屋”,低氧考古实验室也是一个“抢救室”。武王墩的考古团队在完成椁盖板、竹席、漆木器等脆弱文物的加固提取后,会在这座“抢救室”内,对文物进行更精细化的抢救保护。在海昏侯墓、首都博物馆的明代彩绘棺椁修复保护项目中,森罗股份低氧考古实验室都表现斐然。

      值得一提的是,武王墩墓低氧考古实验室拥有达50m³的储存空间,且采用单面展示玻璃设计,既有效解决了出土文物的安全保存储藏难题,还能满足对外展览展示需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武王墩墓低氧考古实验室,可以说是森罗股份以核心技术在出土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再一次成功应用。作为行业领先的低氧气调解决方案服务商,森罗股份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起了完整的低氧气调链,打造了从考古发掘、清理清洁、分析研究、展览展示到保存储藏的文物全流程保护。在考古发掘方向,其研发的文物精准控湿脱水/还潮(抑菌)系统、考古发掘文物气密充氮脱盐系统还分别荣获了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十佳文博产品及技术(优秀)奖。

      武王墩墓的发掘,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楚国历史的认识,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当然,更让人振奋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装备水平的提升,如森罗股份低氧考古实验室的创新应用,成功为武王墩墓的上千件出土文物提供了即时、有效的保护,为我们理解和传承古代文明提供了更多可能。


责任编辑:刘明德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讯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