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工程教育资源走进云南怒江,探索科技创新与社会责任的融合之道
在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企业如何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全球性科技公司,戴森不仅以其前沿的科技产品闻名于世,更在社会责任的道路上,不断践行本土承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科技向善”的深刻内涵。
科技教育的种子,在怒江生根发芽
戴森,这家起源于英国马车房的全球性科技公司,自成立以来便秉持着发明家精神,致力于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忽略的问题。从首个戴森双气旋无尘袋吸尘器DC01的发明,到美发科技、家居科技、音频科技品类的全面布局,戴森凭借其创新的颠覆性科技,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戴森的视野并未局限于产品本身,它更将目光投向了未来——那些即将成为科技创新中坚力量的年轻一代。
由于教育资源相对受限,偏远山区的孩子们对于科技的认知往往停留在书本上,接触高质量科技教育的机会也比较少。今年,戴森将其独特的工程教育资源带进了云南怒江,希望为这里的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科技与梦想的大门。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公益行动,更是戴森在中国践行社会责任、启迪年轻一代创新精神的生动写照。
戴森工程师梁爽表示,这次公益教育项目的重要意义在于启迪山区孩子对于科技的理解与想象。山区孩子们所能接触到的知识范围相对狭窄,而戴森提供的工程教育资源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从而产生对科技的想象,进一步孕育出创新的可能性。
戴森此次带来的工程教育项目,包括了Crazy Motor马达工作坊、马达艺术创作课、Challenge Cards小小工程师挑战。这些课程不仅涵盖了科学原理的讲解,更注重实践与创新,鼓励孩子们动手制作、思考设计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定制课程,激发无限潜能
面对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山区学校,戴森并没有简单地照搬其已有的工程教育课程,而是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步带来了更为入门的工程教育项目 —— “小小工程师挑战”。梁爽表示,该课程可以让不同认知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工程和科学中找到乐趣。通过这门课程,戴森希望鼓励小朋友们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比如纸板、胶带等,在充满趣味的动手实践过程中,掌握物理、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等多领域的知识,激发创造思维。
老窝镇中学副校长赵文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戴森此次带来的工程教育课程在学校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孩子们展现出了对这些课程的浓厚兴趣。课后,孩子们纷纷向赵文副校长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寓教于乐的课程体验让他们倍感愉悦。赵文副校长认为,戴森的课程不仅填补了学校在科学工程教育方面的空白,更重要的是为孩子们埋下了一颗求知、探索的种子,让他们敢于走出大山,追求更广阔的未来。
除了工程教育课程外,戴森还特别定制了职业分享课堂,由员工志愿者分享个人的职业经历与心得。梁爽表示,戴森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孩子们拓宽就业的视野,激发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创想。在职业分享课堂上,戴森员工志愿者围绕创新产品设计、产品故事讲述、活动策划、个人职业发展等多个主题,与学生们展开了互动交流。这些分享不仅让孩子们对不同的职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对未来职业的憧憬与规划。
回馈社会,启迪未来
在戴森看来,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仅是捐赠物资或资金,它更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投入和承诺。自2013年正式进入中国以来,戴森始终秉持发明家精神,不仅为中国消费者带来多款前沿科技产品,更积极回馈中国社会,致力于培养本土科技创新人才。
据悉,戴森已专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开发了四套工程和科学课程,通过创新、有趣、互动的形式,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这些课程不仅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等多方面学科知识,还通过实际案例和课堂实验,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快速理解科学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开设丰富的工程教育项目,戴森已经惠及了超过380万中国学生,他们的身影遍布中国大陆97%的省份,共计154个城市。
在更广阔的天地,诠释社会责任的情怀
在“云南怒江东西部协作项目”中,我们看到了戴森作为一家全球性科技公司的情怀与担当,看到了科技与教育的完美结合,看到了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戴森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社会责任的深刻内涵,用实际行动书写着科技与教育的动人篇章。这一切,都源于戴森对科技、对教育、对社会的深情厚谊和坚定承诺。它不仅仅追求商业上的成功,更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了企业的血脉之中。通过工程教育项目,戴森为山区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科技与梦想的大门,让他们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与无限的可能。
戴森的本土承诺不仅仅体现在这次志愿者项目上,更贯穿于在中国的每一个社会责任实践中。从设立戴森创想实验室到举办戴森设计大奖,从支持青少年科技教育到关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戴森始终在利用自身独特的工程师文化和工程教育资源回馈社会,推动世界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