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保险直播营销乱象

2020-09-10 14:58   来源: 互联网

风险1:不合格的机构"鱼混合珠

一些科技公司、咨询公司、文化媒体公司等行业以外的企业,在没有保险中介资格的情况下,未经授权开设短视频直播平台就可以进行现场营销。例如,现场直播中的一些主持人建议消费者支付咨询费用,套餐的价格从9.9元、19.9元、68元甚至几千元不等。

风险2:非专业人员"组成数字

首先,一些没有专业素养的人在斗阴、快首等短视频直播平台上设立账户,包装为"保险专家"和"金融专家",引导消费者购买保险,比如告诉消费者"这样买是错的",指出消费者购买的保险产品存在很大缺陷,劝说消费者退出保险,购买其他保险产品,但隐瞒退休带来的损失。第二种是贬低或诋毁其他保险公司或保险产品,例如"带你去看网络名人保险产品","小心如此严重的疾病保险的陷阱","实际目的主要是抹黑其他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诱使消费者购买他们推荐的保险产品。

风险3:花哨的宣传"复杂而混乱的

一是很多直播,短视频只提到保险产品范围,分红收益等好的一面,保险责任除外,健康告知,分红收益不确定性等,却故意不告知。二是在直播中宣传保险产品将暂停销售或限时销售,如利用‘秒杀''全民疯抢''限时限量’等用语诱导消费者进行冲动消费。三是有的视频因时间限制而删除一些关键信息,如"首月2元,医疗保障最高600万元"等,搞噱头宣传,故意隐瞒保费逐月上涨的事实,以及对产品销售范围的限制等






风险4:非法行动被"淹没

首先,许多直播节目存在着非法承诺收入的问题,如混淆保险产品与其他银行理财产品的区别,发布虚假信息,如"资本保全与利益保护"、"高回报"和"复合利率滚动"等。第二,许多保险公司通过折扣、红包、抽奖等方式向消费者提供除保险合同约定之外的其他利益。三是借助热事件炒作进行不当营销,如新冠肺炎在疫情期间的宣传,即"确诊新冠肺炎感染后立即支付全额赔偿"等,故意混淆不同类型保险在保护范围和理赔条件上的差异。

为了正确认识保险现场营销中存在的"风险",明确、无偿地购买保险,北京市银行业监督管理局促使广大消费者购买保险活的"三清楚":

第一,确定主播是否合格。根据有关规定,只有持牌保险机构的自有平台才能从事网上保险销售活动,第三方网络平台经营上述保险业务应取得保险业务资格。消费者应通过保险公司的正式渠道咨询或购买保险,以防止受骗。

二是找出宣传中是否存在陷阱,目前直播平台的员工相互混杂,夸大保险责任,隐瞒保险合同的重要内容等虚假宣传,污蔑保险公司或保险产品,诱使消费者"退休旧保险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消费者应擦拭眼睛,不要盲目相信宣传中的"好",还要仔细识别宣传中所谓的"坑"。

第三,知道你是否有什么需要。购买保险的前提是你确实需要保险,不要因为直播中的"停止销售"和"折扣"而急于花钱。购买保险也可以是"商品比3",通过比较不同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范围、保费金额、保护期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责任编辑:iiihyt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讯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