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用了五年时间升到第三名
上海在最新一期的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8)中排名第三,该指数由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
在为这一成就感到高兴的同时,人们并没有忘记,五年前,也就是2015年9月,上海在这个权威的国际金融中心中仅排在第21位。
在排名跃升的背后,是上海在过去五年里围绕着"十三五计划进入全球金融中心前沿"的目标所作的不懈努力。
有183家企业进入了这一新兴的资本市场领域,有许多不盈利的企业、不同的股权、红筹股企业,过去无法通过A股融资,但现在却得到了资本的帮助,它们能够松开手脚,加速发展。
凭借上海保税区金融创新的经验,上海金融业再次关注香港面临的新领域,各项措施密集,港口率先进行国内贸易融资资产的跨境转移,率先对优质企业实施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外债便利化试点,探索外债登记和管理改革试点项目。
上海不仅抓住国家战略机遇,更顺应金融科技发展的大趋势,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加强金融中心与科学创新中心的联系,同时通过刚刚结束的外滩会议,推动金融机构在上海发展金融科技,吸引重要的金融科技公司在上海发展,建设金融科技生态系统。
随着中国金融开放步伐的加快,近年来上海吸引了一大批世界知名金融机构。今天,在上海1600多家有执照的金融机构中,约有1/3是外资机构,这一数字仍在上升。
对于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来说,吸引这些金融机构定居肯定是不够的。上海也在努力实现国内外市场的互联互通,为互联互通提供一个重要渠道。
正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今年的陆家嘴论坛上所说的那样,"上海正在成为一个开放的金融中心。开放的这一优势将为上海分配全球资源提供真正的便利。
以"上海黄金"、上海石油"上海铜"等为代表的"上海价格",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币产品和商品的定价能力,也帮助上海发展成为全球人民币产品贸易和定价中心。
这些价格背后是上海金融实力的体现。上海市财政局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的金融要素市场已经集中起来,金融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今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即将基本建成,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即将启动。上海将找到一个正确的位置,开拓创新,把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